我们的自信源自何处?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他满怀深情地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凝聚着百余年来中华民族不懈的执着追求,昂扬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彰显着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勇气与豪情。学习总书记的“7.23”讲话和十八大报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就需要深刻把握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前行。十八大提到的这“三个自信”,是对于中国过去发展成就的自信,是对于中国美好未来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
我们的自信源自何处呢?
毫无疑问,自信源自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我们取得这些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有价值元素,开辟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确立了自己的制度。总书记在去年“七一”讲话中这样指出,“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这里为什么要将意义提到“人类发展史上”的高度呢?
这是我们认识自信更深刻地源自何处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让我们回到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但是,“唯物史观是历史的逻辑而不是历史本身。它包涵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统一,它只能作为最一般的方法论用来指导历史的研究,它不能代替反而要以对具体的历史进行具体分析为前提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唯物史观,把它当作分析客观历史的基本观点和工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逻辑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这并不是要否定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而是要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都刻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肯定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不是要抹煞各个国家发展的特殊性,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作用,引领着人类历史一步步走到今天。几千年来,各个民族和国家按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演进,但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
我们用唯物史观来认识人类发展史,才能更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影响和意义。严格意义上讲,世界历史是在最近五百多年内才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的扩张开创了世界历史。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前,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彼此孤立,都因袭着自己的道路在不断发展,不可能产生完全一样的成长路径。各古老文明发展过程中在相距很远的时间和空间中曾经出现的相似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是因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出现了需要这样制度的相似条件。这也告诉我们,历史上人类社会演进的路径绝不是同一的。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将世界连成一体,似乎世界上所有或古老或新生的文明已经殊途同归了,将要沿着资本主义开辟的道路走向未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经济交往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将世界连成了一体,似乎现代化在作为各个民族和国家应然选择的时候,就必然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也就是说,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各国家各民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期待用西方的社会模式构造起一个“普世化”的文明。我们需要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现实中的优势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之上的。以英国为例,英国崛起的过程中也曾有国内阶级的尖锐对立,建立海上霸权和抢占大量殖民地之后才将国内社会阶层的分化转移到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这种分化转移的结果是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矛盾大幅缓和,造成了一种资本主义国家欣欣向荣的局面,并由他们的学者用大量的学术论证了优越性,似乎他们的制度就成为了“历史的终结”。
真的是“历史的终结”吗?我们认识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固然不能忽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但也同样不能忽视西方国家的崛起自一开始就充斥着暴力和血腥的掠夺,殖民地经济在西方崛起的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西方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把自己全方位地依附于西方世界。我们应该把资本主义世界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矛盾的缓和,社会稳定掩盖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分化,这种分化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原殖民地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将他们自身的社会矛盾转嫁到非洲等原殖民地国家,他们的发达正式建立在那些国家普遍贫困和动荡的基础之上。没有原殖民地国家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下层势力,就不会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繁荣与文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极力在全球推行他们的模式,是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它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永远盘踞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塔尖,继续享受依靠几百年来的掠夺和剥削建立起来的繁荣。
然而近些年来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已经印证了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不但那些按照西方模式运转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够实现繁荣富强,而且世界经济整体疲软,许多欧洲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世界局地的动荡和冲突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大背景大氛围中,中国却沿着自己的道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经济持续发展,政治保持稳定,社会共建和谐,中华文化越来越满怀信心地走向世界。“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等词汇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些对于迷信西方发展模式、西方政治经济体制、西方所谓“普世价值”都是无可置疑的有力回击。我们必须看到的还有,中国近些年的崛起没有几百年前西方崛起时代的条件——我们处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不利地位,我们也不可能像英法那样占领殖民地来转嫁国内各种矛盾,我们还继承着漫长的农业文明非市场经济社会中所积淀下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的崛起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吸取人类一切有益的经验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开创自己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之路。
我们的结论是,在全球化高速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依然要依照自己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走出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发展史最重要的贡献,不在于提供了一种可供其他国家参考的具体模式,而在于提供了一种价值,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这就是在独立自主,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对比西方国家,动辄以“普世价值”为幌子向别的国家推行他们的具体模式和制度设计,可谓高下立判。
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文明对于人类发展最突出的贡献。现实的成就,历史的比较和历史观的深入思考与判断,就是我们“三个自信”的根本来源。总书记要求青年,永远热爱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愿青年朋友们坚定远大理想,满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